邛海濕地遷徙候鳥中,數量最多,也最受歡迎的便是紅嘴鷗。
冬季的西昌也是觀鳥的最佳時間,邛海濕地鳥類資源豐富,是我國南方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邛海濕地公園都會迎來數十種遷徙候鳥,其中,以骨頂雞、紅嘴鷗數量最多,當然,也不乏珍稀鳥類到蹤影,而西昌市民對這一睹鳥類“芳容”的絕佳機會也是翹首以盼。
而隨著邛海濕地遷徙候鳥的到來,游湖喂鳥也成為游客新的游覽方式,這其中,數量最多,也最受歡迎的便是紅嘴鷗,大家俗稱“海鷗”。在候鳥逗留湖面的時間里,每每走在邛海公園沿岸,總能看見游客向空中、水面拋灑餅干和面包喂食水鳥,嘴里還不停吆喝,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湖面上,一群群圍繞手劃船飛舞的紅嘴鷗們也常常引發岸上游客的尖叫。“感覺與它們的距離很近,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看著邛海水面停留著的鳥類和鴨子,讓杭州西溪濕地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丁琦偉感到驚喜,“這些水鳥也不怕游客,跑過去近距離用手機給它們拍照時,它們依舊是悠然自得的樣子。”
隨著邛海濕地1-6期恢復工程的實施,邛海沿岸恢復了30多公里的生態自然岸線,官壩河、小青河、鵝掌河河口生態環境也逐步得以修復,為候鳥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西昌邛海濕地觀測到的鳥類種群和數量也在年年攀升。這不僅收獲了市民游客的點贊,還受到諸如丁琦偉在內的眾多行業專家學者們的高度贊美。
邛海濕地獨特的水鳥生境優勢和天然的保護條件,使這里成了水鳥的天堂、候鳥的樂園。近年來,邛海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在濕地打造了一個鳥類觀測站,聯合西昌學院、西昌二小的鳥類專家、學者們每年對邛海及周邊水域開展水鳥進行觀測。監測數據顯示,邛海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邛海流域307平方公里的鳥類記錄共有190余種。其中,種群數量最大的是骨頂雞,其次是紅嘴鷗、普通鸕鶿、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等。這些飛往西昌越冬的遷徙候鳥多數來自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川西高原等地,每年冬季10月前后到來,次年3月以后陸續離開。今年全新提升打造的濕地宣教中心,也專門開辟了一個展館——鳥兒的鳴響,向游客詳細展示邛海濕地的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