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木里本土環境
打造一條中藥材產業鏈
去年5月底,作為佛山派駐涼山州年紀最大的扶貧干部,54歲的胡安泉來到面積1.3萬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900米的木里縣,希望借助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幫助當地走上以藥王谷產業為龍頭的中草藥產業發展之路。
為什么要做藥王谷?在他看來,產業是一個地方的靈魂,是實現永久脫貧攻堅的根本。隨著中國的中醫不斷走向世界,地道中藥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謀劃發展中藥材產業,一方面是基于良好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是因為木里本身具備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
木里縣地處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全縣平均海拔3100米,相對高差4488米,能夠形成“一山四季”的立體氣候。“冰火兩重天”的環境對人的生存、生產來講是劣勢,但這也剛好是形成藥材良好藥性的優勢。
以藥王谷為龍頭項目,形成植物(種植業)、動物(養殖業)、藥物(藥王谷)、禮物(文化旅游產品)的四大主題產業鏈,構建木里縣“1+4+N”的產業空間布局……親眼所見中藥材產業體系規劃展現在眼前,鋤頭灣村前任“第一書記”張紫霞滿是期待。
實地調研一個多月
29個鄉全部確定藥材候選點
涼山州木里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邊緣,113個村當中就有97個村是貧困村。作為結對幫扶涼山的城市,佛山市高明區內已有10家企業與木里縣10個村結對,分別在脫貧攻堅各領域逐步開展合作。
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木里該以什么產業體系作為發展支撐?打造木里產業體系的構想,源自于佛山扶貧干部實地到木里20多個鄉鎮長達一個多月的實地調研。
“當時我們去到最遠的一個鄉叫博窩鄉,離縣城200多公里,光行車翻山越嶺就要7到8個小時。看完當地約80畝的重樓種植基地,我們又接到臨時任務需要連夜趕回。當時不巧遇到大霧天氣,車子遇到坑洼的地方差點飛了出去。”高明派駐木里縣扶貧干部、木里縣委辦副主任柯茂池回憶道。
隨后,佛山向博窩鄉提供援助資金13萬元,決定在當地新建一個丁央貝母育種基地。與此同時,佛山還在喬瓦鎮投入80萬元用于新建木里縣的中藥材育苗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周期為一年。
在木里藥王谷的項目主體建設中,仙草園、百草園和養生園三大園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鋤頭灣村樹珠組外,百草園在全縣29個鄉都確定了多個候選點,種植當地適合的藥材。
同時,木里縣卡拉鄉麻撒村913林場、喬瓦鎮鋤頭灣村吉江組、簸箕籮村白巖子組等地已被納入高附加值名貴中草藥仙草園的候選點。通過實地考察,目前木里縣現已發現中草藥材970多種。
目前,藥王谷的打造還在初期階段。沿著山路往上走,漫山遍野的高原野生松樹上盛開的松花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藥材。2019年雨季即將到來,當地將把愿意種植藥材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行業協會,讓他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一步擴大中草藥的種植面積。
“這個藥王谷項目在哪個位置?”“這里全縣都是藥王谷。”每當被問起這樣的問題,高明派駐木里縣干部們都如是答道。
吸引多批企業到訪
打造木里產業發展特色樣本
在發展植物藥的同時,木里也在發展藥用動物的養殖。目前,一個麝香養殖基地項目正在啟動當中。最近,一位香港企業家注意到木里的產業布局,準備在當地發展松茸、野生菌、牦牛肉等農特產品的深加工產業。同時,當地也正在組織一批著名的藥材廠來專門駐點收購這些動植物藥材。
自2018年5月底以來,佛山陸續有很多企業和單位被動員過來幫扶,僅去年第三季度就到訪了13批佛山客人,總接待66人次。
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有什么樣的產業;有什么樣的產業,就有什么樣的城市;有什么樣的城市,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才。立足高原山區探索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打造產業發展特色樣本,推動木里產城人融合,旅游業成為木里下一步的發展突破口。
經考察,木里有很多自然風景區,旅游業將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產業。除了同步規劃中的“藥+旅游”模式的養生園,當地還規劃了藥王谷藥膳房、布施堂和原藥交易市場這一整套與市場對接的渠道體系,并同步在拓展“藥+水”“藥+酒”“藥+美食”“藥+枕頭”等“藥+”系列產品。
按照規劃,木里藥王谷接下來還計劃建兩個中心,一個是培訓中心,讓更多農民和干部懂得中藥和中藥的種植;另一個是研發中心,包含標本收集、藥物檢測和新藥開發。目前,藥王谷標本中心已經有好幾百種標本得到分類,為的就是把控好藥的標準和品牌。
此外,巴丁拉姆、鴨嘴和恰朗多吉自然保護區中還計劃建立三個中藥材資源保護區,以實現木里藥王谷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王雅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