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騎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和游泳、慢跑并列的三大有氧運動。時下正是深秋時節,西昌周邊的田間、山野早已是一幅果實累累、層林盡染的景象,如果想一賞這醉美的深秋,又與健身運動相結合,來一場秋日騎游,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11月2日一早,一群身穿絢麗騎行服、頭戴彩色騎行盔的騎行者,在西昌航天大道二段集合整裝,從他們矯健的步伐、精壯的體魄不難看出,這是一群“專業人士”。據悉,他們全來自西昌騎游愛好運動組織———“騎跡單車俱樂部”,而今天,大家要通過騎行,翻越大菁梁子,穿過拖木溝,直至寧南縣松新鎮的龍洞河溫泉。
經騎行賞沿途秋景,用溫泉洗去奔波的疲乏,游青翠峽谷,聽潺潺溪水,宿幽幽自然。
“我們每周都會組織相應的騎行活動,這次寧南之行,我們針對不同伙伴的需求,準備有單車、房車、自駕、摩旅等交通形式。”西昌奇跡單車俱樂部負責人、領隊阿童木(網名)介紹,此次活動有近30名伙伴參加,旨在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愛好的朋友,通過“騎車”聚集起來,大家雖來自不同領域,但都愛生活、愛運動,希望更多朋友能了解到騎行這項健康、有趣的運動。
深秋景色美不勝收。
一次別樣的周末休閑之旅
上午9點10分,隊伍準時出發。據悉,西昌奇跡單車俱樂部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時間,其中的大部分騎友,均有多年的騎行經驗,一路上大家井然有序地向著前方推進。
穿過缸窯,來到大菁鄉,路面變陡,彎道變多,大家的挑戰這時候才真正開始。涼山地區的山林間,飛播林居多,雖已深秋,四野望去,茂密的松林依舊一片蒼翠。夾道間,兩旁不時有青瓦白墻的民居向后退去,作為彝族聚居區,大菁鄉的民居多以紅、黃、黑三色作為裝飾配色,各種彝家特色的人物、圖騰彩繪在民居的白墻上栩栩如生。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民俗有趣,大家紛紛感慨,這條騎行線路無愧“經典”。
沿途的風景再好,騎行爬山終究還是一項檢驗一個人體力和耐力的運動。不多時,一些隊友已經開始“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作為一名資深騎友,騎行中,除了首要的安全意識,如何調整呼吸、動作規范、保證體力,也是確保完成旅途的必備素質。經過近一公里的調整適應,大家的呼吸、蹬踏等,已經進入到了各自的“節奏”。對于新手,要摸到這其中的竅門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一旦成為掌握這股“節奏”的“老人”,翻越涼山周邊的各山脈,均不是難事。
大家一路向上攀爬,由最初的窺其一隅,變得能望其全貌,青翠的山,綠陰的樹,淺灰的路,以及廣闊波光的湖面搭配著,十分美妙,雖肢體疲憊,但大家內心的源源動力,噴薄而出……
一場對團隊凝聚力的考驗
從西昌出發,到大菁梁子山頂也不過三十余公里的距離,但若想騎行登頂,起碼需要三個半小時。
一定層面上,騎行過程中帶來的收獲大于身體的疲乏親近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重新審視生活,享受群體活動帶來的愉悅和歡樂氣氛。但在翻山越嶺這樣頗有“難度”的騎行過程中,同樣還考驗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協同力。
隨著中午時分的臨近,大家即將沖頂,烈日當頭、坡度更陡,挑戰著每一位隊友的毅力底線。因體力不同,隊伍也漸漸拉開了距離,這時候,領隊阿童木騎著小摩托游走于隊伍的首尾,為大家加油鼓勁,分擔行李裝備,協調隊伍進度,對于需要暫時休息的隊友,采取摩托和自行車交替換騎的形式,保證隊伍“一個都不能少”。
由于道路兩旁相隔數公里便設有“招呼站”,整個招呼站同樣以彝家風格為主,設有車位、涼亭、衛生間等硬件設施,當地居民有將自家的乳豬、洋芋、包谷等農副產品擺于路邊,或燒烤、或油炸,供過往旅客購買品嘗。
中午時分,隨著最后一名隊友的登頂,隊伍在大菁梁子山頂,再次收攏,大家聚在休息區交流著上山的騎行體驗及下一段路程的大概情況。
就整個大菁梁子至安哈片區,這里所產的大白蘿卜聞名全市,一些當地村民也將自家的蘿卜收于此處,就著山上留下的清溪洗凈,堆于路邊售賣。除此以外,路邊售賣的“火燒松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村民們前往附近山頂采摘下一個個似菠蘿大小的華山松果置于路邊,然后用炭火燒制,一顆顆青綠緊實的松果炸裂開來,里面飽滿褐黃的松子便自然滾出。
從西昌至寧南松新鎮全程99公里,騎行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午餐自然是在路上解決。螺髻山鎮,除了絕美的螺髻山景區,包臘也是當地的一大美食“名片”,采用彝家傳統土法,將五花肉及各種香料封于豬肚,臘味風干,回味悠長。對于騎友,這無疑是恢復體能,經飽耐餓的“硬菜”。
一種身心俱佳的生活方式
進入拖木溝,前往松新的五十余公里路途幾乎都是下坡,大家一路歡歌,好不暢快,眼看離目的地越來越近,大家的心情也隨著海拔不斷降低而升高的氣溫一樣,激動火熱起來。
到達松新鎮,前往龍洞河還有近7公里的土路。一行人的山地自行車在怪石嶙峋的溪谷逆水而上。兩耳被溪水的嘩嘩聲充盈,山谷中蒼樹蔽日,老藤纏繞,迎面而來的空氣清新濕潤,含氧量極高。
龍洞河溫泉是含硒溫泉,出水溫度達41℃,水質干凈,可以直接飲用。奔波一天,大家將疲乏的身體浸入泉中,舒適暢快。泉水湛藍清澈,波光粼粼,池子邊是嘩嘩作響的溪谷,兩側陡峭的懸崖上長滿了茂密蔥郁的植被,在這騰騰熱氣中,既有大自然的巧作之合,又有現代的加工修飾,清澈的泉水,適宜的溫度,大家紛紛感慨,如此好泉,惟涼山獨有。
“騎行了三年多時間,通過這項運動,我在身體機能,內在心智等方面,都有很大收獲。”解去疲乏,大家家長里短地聊起天來,騎友“大前門”(網名)告訴記者,已過不惑之年的自己,在騎行路上鍛煉身體、愉悅身心,非常享受融入自然的分分秒秒。別看每次出行的一路曲折崎嶇,但這是承載著騎友們人生旅程的大道通途。(文/圖 記者 蒲建峰)
小貼士:如何確保騎行安全
1.必須佩戴頭盔、手套等防護裝備;盡可能穿著騎行服或運動服,散腿的褲腳應用綁帶固定好。
2.注意中途能量補充,自帶水G夏季最好帶點清淡的鹽水、白糖水)和適當食品G巧克力、糖塊),便于及時補充體力;根據需要適當中途休息,防止體力透支。
3.轉彎時,尤其是多車道轉盤要仔細觀察來往車輛,打明手勢,示意清楚你的走向。
4.不要在騎行中交談,避免雙排或多排騎行,發現并騎現象,同行的車友要及時提醒、糾正。
5.騎行一定要有計劃。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騎行的路線和行程。不但要有必要的修車補胎工具,還應有醫藥急救物品,充足的準備是順利騎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