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通訊員 楊貴華 沙輝)“我自己不知道卡上有錢,是清卡工作組幫我清出來了,卡莎莎!卡莎莎!”這是鹽源縣巫木鄉大拉籮村三組農戶朱克子和蘇日日對清卡工作組表示感謝而從心底里說出的話。
近日,大拉籮村三組村民朱克子和蘇日日兩位手里拿著剛取到的錢,高興地站在鹽源縣中興街農商銀行門口,幸福感全部寫在了臉上。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特殊困難兒童朱阿旭、朱阿寶的監護人是朱克子,特殊困難兒童蘇永生監護人是蘇日日。三位兒童符合特殊困難兒童申報條件。幾年前,由村文書蘇巫各把相關申報材料交給了鄉民政辦,鄉民政辦工作人員也如實把這三位兒童申報給了鹽源縣民政局。在“清卡行動”開展前,兩位監護人三番五次的問村文書蘇巫各:“申報的特殊困難兒童生活補貼下來了嗎?”得到的答復是:“民政局還沒有撥款下來,再等等。”
其實,縣民政局早已把錢打到了兩張2012年左右辦理、現已沒有用的農村信用社糧食直補卡里面,當時申報時填寫的也是這兩張卡的卡號,只是時間久了戶主自己記不清了;并且現在用的糧食直補卡是重新辦理的磁卡,老卡放在哪里農戶自己也不清楚了。今年6月份,大拉籮村“清卡”工作組拿著縣民政局給的名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清卡工作和“民情大走訪”,不斷釋放“清卡”正能量。經過認真比對數據和到縣農村信用社查詢,發現民政局是對這三個特殊困難兒童打了生活補貼的,每名兒童每月打了350元。其中,朱克子的卡上有1.8萬元,蘇日日的卡上有0.9萬元,即每位兒童有了9000元的補貼。
在“一卡通”惠民政策實行前,惠民惠農補貼不僅卡多,種類多,發放時間不一,涉及銀行也多,網點分布不均,造成取錢困難,群眾對自家享受的各項補貼不明,揣的是一本“糊涂賬”,并且侵占挪用和吃拿卡要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侵害了群眾利益。
“清卡行動”讓老百姓喜笑顏開,“一卡通”建設助力精準扶貧。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是既要弄清楚“補貼有哪些”,“卡有哪些”,“卡在哪里”,“密碼誰來保管”等問題,一改過去一戶多卡的現象,大大提高惠民補貼資金發放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要把“卡怎樣發”,“錢怎么領”,“未發放的資金在哪里”,“是否存在違紀違規行為”等情況搞清楚,增強惠民補貼資金發放的安全性,最終實現一戶一卡,卡隨人走,收支清楚,安全便捷,讓“一卡通”成為真正的明白卡、幸福卡。